法律热线:
文章详细

少女掐死6岁堂弟 父母情断义绝让她快去死

123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8日 阆中刑事律师  

少女掐死叔叔家6岁堂弟

年仅14周岁的豆蔻少女,把亲叔家不满6周岁的堂弟给掐死了。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缺少关爱的阿霞因为恨,让这个家族陷入了崩局,父母直言让阿霞快去死,叔婶义断情绝地要求重判。

还未涉世的孩子就这样被家给抛弃了,陈海仪阅卷时忍不住潸然泪下,沾湿了整本卷宗,决意要让这个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不仅是出自母性的柔情,更多是来自对少审工作使命的深度理解和坚守。她奔走在阿霞父母和叔婶之间,长期以来练就的特有耐心和调解本领,让整个家族重归于好,重新接纳了阿霞。

情不能凌驾于法,她判了阿霞十年。“十年对一个孩子一切都还来得及”,她意味深长地说,好似看到了阿霞的希望。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处罚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体。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杀人罪在客观上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第三,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断定行为人负罪责。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All Right Reserved 阆中刑事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3909075645 网站支持: 大律师网